首页 资讯 正文
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·一“业”成名丨面包“总动员”!“走”天下也“香”家乡

体育正文 241 0
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·一“业”成名丨面包“总动员”!“走”天下也“香”家乡
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·一“业”成名丨面包“总动员”!“走”天下也“香”家乡

在江西东部的(de)大山内(nèi),有一个常住人口不到10万人的小县城,靠做面包走出(zǒuchū)了20多位亿万富翁、160多位千万富翁,这就是“中国面包之乡”——资溪。我们熟悉的“鲍师傅”“詹记”“泸溪河”等品牌,都(dōu)是资溪人闯荡中国面包界的缩影。

30多年前,沐浴着改革开(kāi)放(gǎigékāifàng)的(de)春风,当时的资溪人渴望着生活能有新奔头。1987年,在资溪县马头山镇杨坊村长大的退伍军人张协旺在江西省鹰潭市(yīngtánshì)开了一家面包店,取名“鹭江面包店”,自此资溪人有了第一家面包铺子。

外形小巧、外酥里嫩(nèn)、奶香(nǎixiāng)四溢的小餐包,是资溪面包的代表(dàibiǎo)产品。靠着(kàozhe)这样的小餐包,“第一代资溪面包人”完成了农民到商人的“蜕变”。许多人经过艰难的“几轮”打拼才站稳脚跟,逐渐找到面包生意的“门道”。

像张协旺这样的“第一代资溪面包人”在(zài)经营规模逐步扩大时,通过亲帮亲、邻带邻的方式,一村(yīcūn)带一镇,一镇带一县,使得资溪面包产业不断(bùduàn)发酵膨胀。杨坊村也得名“中国面包第一村”。

在资溪面包产业的(de)起步阶段,政府就开(kāi)始提供小额“面包贷款”。只要有人想(xiǎng)去外地开面包店,很方便就能贷到几千至数万元不等的启动资金。20多年前,资溪县还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县级(xiànjí)面包行业协会,为在外地的面包商户提供法律、资金及技术等方面的援助。

几十年(jǐshínián)间(jiān),资溪走出(zǒuchū)了超4万人的“面包军团”,把16000多家面包店开到了国内外1000多个城市,“承包”了千家万户茶余饭后的点心。

赚了钱的“资溪面包人”,又回到家乡投资(tóuzī)近30亿元,十余家企业(qǐyè)建成投产,生产更加规范智能。让资溪面包由小作坊向(xiàng)大生产、小家庭向大集团转变。

进入新发展(fāzhǎn)阶段的资溪(zīxī)面包产业(yè),不断加快工厂化、品牌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的突破,整合优质资源,打造全产业链(chǎnyèliàn)模式。2018年,资溪县启动建设资溪面包食品产业城,涵盖中西点综合工厂等烘焙主产业链企业,以及油脂、鲜奶等副产业链企业,并配套建设面包商学院,推进(tuījìn)“产城景”融合发展,着力打造烘焙业的“新航母”。

随着资溪面包品牌做(zuò)大做强、远销(yuǎnxiāo)海外,如今,资溪县农民纯收入的60%都来自面包产业。

穿行(chuānxíng)在资溪县城的(de)大街小巷,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面包店、面包培训中心、面包文化馆,面包文化已融入这座小城的脉动,逐渐长成为具有(jùyǒu)现代竞争力的产业,展现出江西人实干创新的精神底色,彰显出中国民族(mínzú)品牌的强劲活力。

中国经济样本观察·一“业”成名丨面包“总动员”!“走”天下也“香”家乡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